武汉孤独症/自闭症
如何提高低龄自闭症孩子社交能力?游戏化教学很有效!
2024年8月28日 浏览量:74
不会说话交流、不能正常回应大人、情绪突发……您的孩子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吗?自闭症孩子在年龄较小的初期阶段,往往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1、对周围的事物、声音等表现得漠不关心,喜欢独自玩耍,经常会出现一些莫名的情绪,如突然大笑、哭泣等。2、不能够以正常、恰当的方式玩玩具,经常出现一些异常的现象,如对玩具进行不同的组合、排列、转动,将玩具放在嘴里咬等。3、不喜欢与他人有肢体或者目光的接触,会表现出过度活跃或安静的现象,或者做出异常的动作。4、开口说话的年龄较晚,无法正常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经常重复别人的语言。6、看电视时对动画片不感兴趣,而对于广告、天气预报等内容反而表现出一定的兴趣。那么,有什么好方法能帮助低龄阶段的自闭症孩子改善问题呢?我们都知道,自闭症孩子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往往存在着这些让家长和老师头疼的问题:缺乏学习动机、注意力不集中、泛化困难、机械记忆、缺乏共同注意等……但您知道吗,自闭症孩子也拥有自己的先天优势——视觉加工优势。诸多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存在视觉加工优势,他们在分类、配对、拼图、排列等空间建构方面表现出较好的能力,但是对于文字表达的意义及推理方面的能力较弱。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视觉优势,通过相关训练来提高自闭症孩子的学习效率。在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各式各样的玩具、图案,对自闭症孩子的视觉刺激是最充分的。游戏符合低龄段孩子的兴趣与认知特点,对他们来说,游戏可能比父母的吸引力还大。游戏不单单是在“玩”,对于孩子的健康交流和沟通发展而言,游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游戏化教学对自闭症孩子而言,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我们要明确一个点:利用游戏化的方式来促进自闭症孩子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习动机。因此,在游戏设计中要注重趣味性。游戏设计的趣味性可以从孩子本身的兴趣点、导入活动、游戏材料和游戏形式几个方面入手:创设合适的游戏环境,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游戏和互动。大部分自闭症孩子都缺乏安全感,对陌生的环境存在抵触心理。因此,在进行游戏化教学前,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进一步优化场景设计。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一些行为习惯特点,来分析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在游戏场景中融入可以提升孩子参与热情的元素,减少孩子因为环境变化带来的不适感,提升他们在游戏活动中的沉浸感。对于学龄前自闭症孩子来讲,游戏化教学最重要的是能够“玩起来”。当孩子进入状态后,自然而然地引入学习内容,有利于增强学习效果。丰富的游戏材料更能吸引孩子的兴趣,我们可以根据孩子最近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准备多种不同的游戏材料。一成不变的游戏化教学形式会降低孩子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改善其刻板行为。所以,我们需要变换有趣的玩法来吸引孩子。我们可以提前预想出多种可以与学习内容相匹配的游戏形式,当一种游戏形式无法调动孩子的动机时,换一种游戏形式可能会吸引他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不强行干预低龄自闭症孩子的各种行为,而是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个性化引导。应充分尊重低龄段自闭症孩子的个体发展规律,引导孩子与我们形成“从排斥到认同、再到协同”的相处模式。比如,可以让孩子与我们共同完成一幅绘画作品,引导孩子通过行为、语言、表情或更多的方式来表达自身的诉求、表达情感,促进孩子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游戏同伴可以是不同年龄的自闭症小朋友,也可以是一般的普通小朋友。在混龄的游戏环境中,孩子的模仿和语言能力可以得到更好的锻炼,同时也能扩大孩子的社交范围。自闭症孩子的游戏技能普遍弱于普通孩子,他们更倾向于不需要或者较少需要语言交流和社交技巧的游戏活动,这类游戏活动具有可重复操作性,内容简单,形式也较为单一。但是自闭症孩子的游戏技能是发展的,通过积极正向的反馈和引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闭症孩子的游戏参与和社交技能的发展。通过个性化游戏场景创设、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发挥引导作用等方式,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成长。游戏化教学,可以提高自闭症孩子的生活质量与社会交往能力,为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提供更高效、更个性化的支持。我院的引导式教育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化教学和康复训练手段,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利用孩子较强的视觉辨认能力,通过严谨的环境安排和教学设计,加之以节律性、趣味性、情景化的游戏活动,助力孩子发展实用性社会生活技能。 上一篇:开学季,“学习困难”又成为家长最头痛的问题下一篇:孩子挤眉弄眼、舔嘴、清嗓子……小动作频繁,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