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孤独症/自闭症
孩子成长 “警报”:不容忽视的感统失调信号
2024年12月9日 浏览量:25
在育儿的漫漫长路上,您是否曾留意到孩子一些令人费解的行为表现?比如:怕光、坐不住、注意力低下、情绪忽高忽低等等……这些表现可能并非偶然,而是在向我们暗示:孩子或许需要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了。
在情绪调控方面,有些孩子可能对触觉、前庭觉、视觉、声音过度敏感。他们会害怕被触碰,一被碰到就像惊弓之鸟;不喜欢旋转类的活动,游乐场里的旋转木马对他们来说仿佛是可怕的装置;怕光,在光线稍强的环境中就会感到不适;怕吵,一点嘈杂声就会让他们心烦意乱。而与之相反,另一些孩子则可能对这些感觉反应不足。他们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像小猴子一样坐不住,动个不停,对声音或光线的反应也总是慢半拍。无论是过度敏感还是反应不足,都可能影响孩子情绪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外界刺激时难以保持平和与专注。当孩子在粗大、精细动作能力上出现问题时,也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有些孩子动作显得格外笨拙,走路容易摔倒,拿东西也总是拿不稳;或者表现出明显的漫不经心,对自己的动作缺乏控制和规划。在学习上,他们可能不喜欢需要手部精细操作的活动,比如完成作业抄写时困难重重,字体歪歪扭扭,书面作业总是显得乱糟糟。这些都可能是感觉统合发展不协调在动作方面的体现,而良好的动作能力对于孩子探索世界、发展自信心以及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言语沟通能力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点。一些孩子存在语言发育迟缓的情况,比如构音欠佳,发音不清晰,说话像含着东西;或者语言沟通能力整体发展较慢,到了该说话的年龄却只能简单表达几个词语。同时,动作发育也可能滞后于同龄人。此外,这类孩子往往自我概念较差,自信心低落,对尝试新事物充满恐惧,不敢参与学习和社交活动。他们害怕犯错,担心被批评,这种心理状态会进一步阻碍他们语言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在课业学习上,有诸多征兆值得留意。如果孩子在说、读、算、写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同班同学,学习成绩总是不尽人意,这可能并非单纯的学习态度问题。他们可能不喜欢上学,一提到上学就愁眉苦脸。在学校里,还会出现人际互动和情绪问题,比如不专心听讲,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情绪不稳定,一点小事就发怒;在课间活动时,常碰撞到同学,与同学闹矛盾的频率较高。活动量也可能异于常人,要么过高,像永动机一样停不下来,要么过低,整天无精打采。转换环境或情境时,他们会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怕生、焦虑或害怕,无法快速融入新的场景。甚至在需要安静的课堂上,也难以控制自己,无法让自己静下心来学习。当我们发现孩子出现这些征兆时,不要惊慌,但也绝不能忽视。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成为帮助孩子改善这些状况的有效途径。通过专业的训练,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整合各种感觉信息,使他们的身体和大脑协调运作,从而提升情绪调控能力、动作发展水平、言语沟通技巧以及课业学习表现。 上一篇:原始反射:婴幼儿动作姿态发育背后的 “隐形导演”下一篇:宝宝玩具:解锁上肢功能训练的奇妙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