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武汉孤独症/自闭症
首页>新闻中心>武汉孤独症/自闭症

感统失调是否会影响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

2023年8月2日  浏览量:331

返回上页
    答案是肯定的。感统失调是指感觉统合出现了问题,孩子无法协调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等多种感觉,从而影响到了大脑对信息的处理和身体的运动。这可能导致孩子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出现困难,例如平衡感不佳、动作不协调、方向感缺失等。

    很多刚刚接触感统的爸爸妈妈总会有一个错误的观念——感统训练就是体育锻炼,所以我们只要多带孩子进行体育运动,就能改善孩子的感统失调状况。

    实际上,感统训练和体育锻炼两者的训练重点和训练效果都是有很大不同的。

感统能力——影响孩子的方方面面

    感觉统合,指大脑对前庭觉、触觉、本体觉、视听觉以及嗅觉等由多种感觉器官传入的感觉信息进行识别、分类、解释和整合,并依据既往经验,对环境做出适应性反应。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生活、学习时做出的反应其实是受到感觉统合的影响。

    无论孩子哪一方面能力有所缺失,必然会影响日常生活。当孩子感统能力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自控能力差、环境适应能力弱、协调能力失衡等。在入学前,只体现为日常生活的小问题;当入园、入学后,专注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等问题都将凸显、放大。

    以前庭觉为例,前庭觉对运动发展、平衡感和肢体动作有重要作用。前庭觉失调的表现之一就是平衡力不好,如果孩子已经学会走路了,但是走起来踉踉跄跄、经常会摔倒跌跤,很可能影响孩子的运动积极性。

    感统失调不是病,而是一个症状!网络上有流传关于感统失调的表现和特征,孩子中了一个或者好几个也不代表就是感统失调。孩子是否感统失调,必须进行评估检查,需要专业的感统测评

那么,感统失调是如何影响儿童参与体育活动能力的呢?

1. 平衡感不佳:前庭觉是影响平衡感的重要感觉之一,如果孩子的平衡感不佳,就会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比如难以掌握平衡动作、容易摔倒等。
2. 动作不协调:感统失调的孩子在参与需要协调动作的体育活动时也会遇到困难,比如跳绳、游泳、打球等。
3. 方向感缺失:孩子在参与需要方向感的体育活动时,如投掷、射门等,可能会因为方向感不好而无法准确掌握力度和角度。

    因此,如果孩子存在感统失调的问题,就有可能影响其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孩子的感统问题,提供适当的感觉刺激和运动训练,以帮助孩子提高感统能力和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
上一篇:共济失调型脑瘫儿童如何康复?武汉知了康复医院下一篇:语言发育迟缓孩子如何赶上同龄孩子语言水平?

友情链接:铭成奇迹郑州知了康复医院知了康复集团